上海高职:东海学院“四大亮点”彰显特色 专家肯定“八项建议”照亮未来——市教委专家莅临东海检查验收特色校建设工作
“目标全达成,经费有规范;形态善比较,绩效有数据;理念贯过程,建设有特色;队伍再加强,成效精提炼。”这是7月4日,市教委专家组在我校特色高职院校建设检查验收结束前给予的评价,对我校三年建设所付出的汗水和取得的成果给予的充分肯定和认可。7月4日,以杉达学院校长李进教授为组长的市教委专家组一行7人莅临我校,就特色校建设工作进行实地检查验收。我校党政领导、五大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、各院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全员参加汇报会,党委书记赵佩琪致欢迎辞。专家组通过校长项家祥总体汇报、两个特色专业(报关和国际货运、机电一体化)现场汇报,校园实训室实地走访,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,查阅资料等形式对2012---2015年三年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发展目标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。
回首三年路 四大亮点彰显成效
(一)职业教育理念深入人心——凝练特色:过去三年,学校坚持非营利办学方向,以特色建设为核心,打造专业品牌;以模式创新为关键,建立校企合作;以岗位能力为突破,确立育人模式;以实践教育为纽带,改造课程体系。职业教育理念也逐步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认同,相比毕业后就业去向比较模糊乃至不确定的本科教育专业,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更能体现市场的需求,“入学即就业”
已经成为我校最好的宣传口碑。
(二)专业建设锲而不舍——彰显特色:我校践行“品质+能力”育人理念,推进“双百工程”实施,构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,依托校企合作机制,在五个重点建设专业稳步有序地推行“联合订单”、“冠名班”等工学结合、产教融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,形成辐射效应,形成专业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养方案。也正是这样的模式,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企业的培养,当他毕业的时候或者在毕业之前就能和企业进行无缝对接,避免在面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时措手不及,而是最快时间进入角色。
(三)育人模式大胆创新——强化特色:建立“课证赛”一体化的教学模式,联手企业、产教融合,建立“联合订单”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,依托校企合作,基于云教育平台,打造“产学研”协同,实行“课证融通”和“双证书”制度,
近年来东海学院学生参赛团队在全国、省市层面的各类技能大赛上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,达到了“以赛促学”、“以赛促教”、“以赛促训”的目的。可能学生入校的时候在自己专业领域不是最强的,但通过学校这样的育人模式下能很快发掘自己最好的一面,培养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。当然,种种竞赛、各类比试也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机会,更好的助学条件。
(四)国际交流开拓进取——提升特色:为了使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、育人模式影响东海,提升东海学院的特色校建设,学校鼓励国际合作、国际交流,教师“走出去学”。我校的教师赴美、德、日、澳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,学生“派出去练”,在国内取得行业内的资格证书的同时,派学生去到日本、澳大利亚、美国、德国短期培训实训考证,更有专业开拓了国外高级技工证书+本科、研究生学历的联合教育模式,我校学生在国际平台上有了更高的深造机会。
特色三年行 八项意见照亮未来路
经过一天的检查验收,专家组高度肯定,给出殷切期望:目标全达成,经费有规范;形态善比较,绩效有数据;理念贯过程,建设有特色;队伍再加强,成效经提炼。这八项建议鼓舞人心,也是对我校三年建设的充分肯定和认可。
三年来,政府投资额度大幅增加,学校领导班子举全校之力,创新观念促转型,专业建设成果丰硕、以报关、会计、金融、机电、影视动画为重点的一批特色专业形成规模、带动先进教育模式创新、优质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成果等不断涌现发展。当然除了这些重点专业之外的招生专业也是集采众长,适应社会,注重专业的整体发展,新增一批现代化的实训中心,设施一流、管理一流、效益一流、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、为课证赛一体化、为国赛荣誉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。2016年,面对招生人数下行的压力,我校招生政策以创新促发展,全校招生、全员宣传,招生人数取得稳中有进的可喜成绩,东海品牌越来越多,知名度也越来越高。专家组所到之处,都能体会到东海的和谐氛围,东海人的认真努力。
终点即起点,23岁的东海学院,朝气蓬勃,他将站在特色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,将东海特色更加细致、更加深入、更加努力的融入学校的各项建设中去,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,力争建成上海高职的一面旗帜,上海民办教育的一个样板。